GDP跨越2000億、3000億兩臺階,“新鄉制造”加速邁向“新鄉智造”
□大河報·豫視頻記者 王瑋皓
昨日,河南省委宣傳部召開“河南這十年”主題系列新鄉專場新聞發布會,新鄉市委書記李衛東表示,十年來,新鄉市生產總值連跨2000億元、3000億元臺階,人均GDP連破3萬元、4萬元、5萬元大關,經濟社會發展實現歷史性飛躍。今年上半年,GDP增速居全省第5位,較去年同期前移9個位次;1~8月份,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全省第1,9項經濟指標位居全省第一方陣,為我省發展大局作出了新鄉貢獻。
堅持創新引領,高新技術企業十年翻三番
新鄉始終把創新擺在發展的邏輯起點、現代化建設的核心位置,充分發揮駐新高校和科研院所優勢,鍛平臺、強主體、優生態,成功創建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、順利入圍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名單,各項創新指標穩居全省第一方陣。
新鄉全力做大創新平臺,深入實施研發平臺體系鍛造工程,全市各類研發平臺達1480家,是2012年的7.4倍,省產業研究院、中試基地數量均居全省第2位,神農種業實驗室總部搬遷入駐并投入使用,平原實驗室加快籌建,正在全力支持河師大爭創抗病毒性傳染病創新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,一批高能級創新平臺加快布局。成功舉辦5屆高校院所河南科技成果博覽會,簽約合作項目503項,總投資2200多億元。
著力做強創新主體,大力實施創新型企業倍增計劃,全市高新技術企業達542家,較2012年翻了三番,科技型中小企業達865家,增長241.9%。華蘭生物建成全國首家人用疫苗企業端P3實驗室;新飛制冷成功研發出全球首臺-86℃民用深低溫冰箱,填補了國內技術空白。持續做優創新生態,不斷加大科技投入,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連續10年位居全省前列;開工建設占地1000余畝的人才社區,為人才留新營造宜居環境;創新出臺促進科技成果在新轉化“八條措施”,有效激發全市13萬科研人員積極性,初步構建了“高校即實驗室、城市即孵化器、企業即創新場”的創新發展格局,2021年全市技術合同成交額36億元,是2012年的310倍。
堅持轉型升級,全力打造國家先進制造業基地
新鄉的根基在工業,家底在制造業。新鄉始終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作為主攻方向,堅持育龍頭、壯集群、抓轉型,全力打造國家先進制造業基地。著力打造千億集群,以開發區和專業園區為載體,延鏈補鏈強鏈,抓好退城入園,推進企業集中、產業集聚、資源集約,著力打造裝備制造2000億級和食品制造、生物與新醫藥、輕紡3個千億級產業集群。
加快培育龍頭企業,新航、衛華、心連心3家企業營收超百億;上市企業達8家,今年有望突破兩位數;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、“專精特新”企業數量均居全省第2位,制造業頭雁企業數量居全省第3位,90多個產品的產能、產量或市場占有率在國內同行業排名前5位。衛華集團門橋式起重裝備國內市場占有率達70%,自主研發的防搖擺精確自動定位技術為世界首創;銀金達集團的功能性聚酯薄膜產品市場占有率全國第1、全球前3。
大力發展數字經濟,創新體制機制,組建數智谷公司,推動數字產業化、產業數字化,成功研發省內首臺(套)“咽拭子采樣自助設備”,全力打造數智科創高地和數字產業集聚區。搶灘占先未來產業,超前布局氫能和儲能產業,建成全省首個氫燃料電池工程研究中心、首條自動化氫燃料電堆生產線,初步形成從制氫、儲氫、加氫裝備到氫燃料電池生產的產業鏈,首批115輛氫燃料電池車正在陸續交付使用,著力打造氫能全產業鏈、建設氫能產業高地。